彩釉玻璃
-
09
December
鋼化玻璃的發展曆史
鋼化玻璃的發展最初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期,有一位叫羅伯特的萊茵國王子,曾經做過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把一滴熔融的玻璃液放在冰冷的水裡,結果制成了一種極堅硬的玻璃。這種高強度的顆粒狀玻璃就像水滴,拖有長而彎曲的尾巴,稱為“羅伯特王子小粒”。可是當小粒的尾巴受到彎曲而折斷時,令人奇怪的是整個小粒因此突然劇烈崩潰,甚至成了細粉。上述作法,很像金屬的淬火,而這是玻璃的淬火。這種淬火并沒有使玻璃的成分發生任何變化,所以又叫它是物理淬火(physical tempered),因此鋼化玻璃稱為淬火玻璃(tempered glass)。 玻璃鋼化的第一個專利于1874年由法國人獲得,鋼化方法是将玻璃加熱到接近軟化溫度後,立即投入一溫度相對低的液體槽中,使表面應力提高。這種方法即是早期液體鋼化方法。德國的Frederick Siemens于1875年獲得一項專利,美國馬薩諸塞州的Geovge E. Rogens于1876年将鋼化方法應用于玻璃酒杯和燈柱。同年,新澤西州的HughO’heill獲得了一項專利。 20世紀30年代,法國的聖戈班公司和美國的特立普勒克斯公司,以及英國的皮爾金頓公司都開始生産供給汽車作擋風用的大面積平闆鋼化玻璃。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也相繼進行了鋼化玻璃工業生産。從此世界開始了大規模生産鋼化玻璃的時代。 1970年以後,英國的Triplex公司用液體介質鋼化厚度為0.75~1.5mm的玻璃獲得成功,結束了物理鋼化不能鋼化薄玻璃的曆史,這是鋼化玻璃技術的一個重大突破。 中國的鋼化玻璃曆史最初始于1955年,有上海耀華玻璃廠開始試制,1958年秦皇島市鋼化玻璃廠試産成功。1965年秦皇島耀華玻璃廠開始生産軍工用鋼化玻璃,20世紀70年代洛陽玻璃廠首家引進了比利時鋼化設備。同期沈陽玻璃廠化學鋼化玻璃投入生産。 20世紀70年代開始鋼化玻璃技術在世界範圍内得到了全面的推廣和普及,鋼化玻璃在汽車、建築、航空、電子等領域開始使用,尤其在建築和汽車方面發展最快。
+ -
09
December
鋼化玻璃的應用
平鋼化、彎鋼化玻璃屬于安全玻璃。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築門窗、玻璃幕牆、室内隔斷玻璃、采光頂棚、觀光電梯通道、家具、玻璃護欄等。通常鋼化玻璃可以應用在以下幾個行業:
+ -
09
December
鋼化玻璃的特性
安全性:當玻璃受外力破壞時,碎片會成類似蜂窩狀的鈍角碎小顆粒,不易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高強度:同等厚度的鋼化玻璃抗沖擊強度是普通玻璃的3~5倍,抗彎強度是普通玻璃的3~5倍。
+ -
09
December
平闆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 ...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關于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意見》,保護環境,防治污染,促進平闆玻璃 工業生産工藝和污染治理技術的進步,制定本标準。 本标準規定了平闆玻璃制造企業或生産設施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以及标準實施與監督等相關規定。本标準适用于現有平闆玻璃制造企業或生産設施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本标準适用于對平闆玻璃工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其投産後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電子玻璃工業太陽能電池玻璃(薄膜太陽能電池用基闆玻璃、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用封裝玻璃等)生産中的大氣污染物控制适用本标準。本标準适用于法律允許的污染物排放行為。新設立污染源的選址和特殊保護區域内現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相關規定執行。平闆玻璃制造企業排放水污染物、環境噪聲适用相應的國家污染物排放标準,産生固體廢物的鑒别、處理和處置适用國家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标準。本标準為首次發布。自本标準實施之日起,平闆玻璃制造企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按本标準的規定執行,不再執行《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标準》(GB9078-1996)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标準》(GB16297-1996)中的相關規定。地方省級人民政府對本标準未作規定的污染物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準;對本标準已作規定的污染物項目,可以制定嚴于本标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準。
+